那个上过央视春晚的知名主持人,躺儿子怀里喝“毒药”离世,最后一句话惹人泪目...
(资料图片)
1.申请人需要先缴费成为安乐死机构的会员。 2.机构会对申请人进行首次联系和个人访谈。 3.申请人还需要提供病历资料以供审核。 4.通过审核后,申请者才算获得了暂时性许可。 5.申请的会员必须年满18岁,被诊断出罹患绝症,只剩下3到6个月生命。 6.经过严格的医疗和心理评估,一直到最后一步仍坚持安乐死的申请人,才可以执行安乐死。除此之外,安乐死的的费用也是高得离谱。 台湾主播傅达仁的安乐死,前前后后花了300万新台币(60多万人民币)。 而这还不是最高费用。如果选择的是“协助自杀”,这些费用还会按照整个过程消耗的时间和劳力进行计算。 这对很多人来讲,可能都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销,不是谁都能“死得起”。 所以,想安乐死,也真不是那么简单。 而为了简化安乐死的流程,降低安乐死的费用,瑞士还干了一件更有争议的事。 今年,瑞士推出了一个“升级版”无痛自杀辅助设备,叫Sarco胶囊仓。想要安乐死的人,无需经过医生的评估。 使用者只要躺进去,按下舱内的启动键,就可以自主死亡了。 舱体下方的设备会向舱内注入氮气,同时,舱内的氧气含量将从21%迅速降低到1%。 只用30秒,使用者就会在没有窒息感的状态下平静离世。 胶囊仓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亮点: 可以被放到任何地方。使用者可以选择任何自己喜欢的地方,湖边啊,花园啊,家里啊,都可以。 这让冰冷的死亡,有了一些温情。 然而,正因为胶囊仓的死亡方式过于便捷,很多弊端也由此显现。 比如难以监管,比如会让很多一时冲动的人无法挽回地死去。 因此,这款胶囊仓受到了很多抨击。其实对于安乐死,社会一直有激烈的争论。 一些安乐死的支持者认为,这是给绝症病人一个解脱的出口。 也可以给那些饱受病痛折磨的人,一个体面离开世界的方式。 我国曾经就发生过一个很让人唏嘘的案子。 2017年,身患宫颈癌的吴芳久治不愈。 癌痛的折磨和高昂的治疗费,让她彻底不想活下去了。 于是吴芳和丈夫一起,请求好友老徐开车撞死自己。老徐十分为难,但最后还是答应了。 然而,事情并不顺利。 老徐开车碾压过吴芳的身体,却并没有压死她。 在吴芳的哀求下,老徐又开车第二次碾压了她。 可是连压两次,吴芳还是没死。 被送往医院后,她态度坚决地拒绝接受治疗,最后终于因病情恶化去世。最后,吴芳的丈夫和好友老徐,都被判处故意杀人罪。反复被车碾压的痛苦,我们不得而知。 但肯定是被病痛折磨得生不如死,吴芳才选择这样的解脱方式。 要是她可以去安乐死,也许这个故事的结局会好一些吧。 而关于安乐死不被允许的悲剧,还有很多。 我国第一例安乐死案例发生在1987年。 当时,陕西妇女夏素文的肝硬化已经到了晚期。 疼痛将她折磨的不成人形,她整日哀嚎求死。 儿子王明成不忍看母亲如此痛苦,于是苦苦哀求主治大夫蒲连升对母亲实行安乐死。 最终,在儿子和医生的帮助下,夏素文在睡梦中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。 但在我国,不管以何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安乐死,都是违法行为。 夏素文的儿子王明成和她的主治医师蒲连升,最后因涉嫌故意杀人被捕入狱。由于情节特殊,这个案子当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,甚至法院内部也产生了巨大分歧。 经过6年的漫长审理,法院最后重判两人无罪。 然而,故事还没结束。 在夏素文死后的第14年,儿子王明成被查出患有胃癌。 到后期,身患绝症的王明成眼窝深陷,整个人都瘦得皮包骨头。 备受折磨的王明成,像当年的母亲一样,在极端绝望中向医院申请安乐死。 但是这次,却没有人再敢违规。 最后,王明成在疾病的折磨中痛苦死去。看完这两个故事,我们可能都会深感唏嘘。 既然有些身患绝症的人如此痛苦,为何不允许他们好好去安乐死? 其实,从1988年开始,中国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安乐死的议案。 但都没有被通过。 因为它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。 我国卫健委也曾公开表明态度: 安乐死确实可以帮助患者尊严死,减轻家庭负担,但是在国内实施还有很多挑战。意思就是,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,安乐死还是难以实现的。 1.自愿性不能保证。如果安乐死普遍化,那可能就会有很多人并不想死,却被以各种理由胁迫“自杀”。 2016年,荷兰就发生过一起安乐死执行到一半,患者后悔反抗的案例。 当时,一位荷兰女医生正在对一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(老年痴呆)的74岁老妇人进行安乐死。 然而注射到一半,这位老妇人突然站起来反抗。 在老妇人家人的帮助下,这位女医生匆匆注射完剩下的药剂。 随后,老妇人死了。 她到底是不是自愿安乐死? 可能没人知道了。 但我们必须知道,这世上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阴暗。如果有一天安乐死以法律形式被允许。 那些大街上的流浪汉,农村里的孤寡老人,还有那些被视为负担的重病老人、智障人士…… 他们是否会被以“合法”的形式剥夺生命? 谁都无法保证。 2.安乐死没有后悔的余地。安乐死的特殊性在于,它一旦实施,就没有任何反悔的余地了。 因此人们也担心,如果有些人只是一时冲动,就去进行了安乐死,结果人死不能复生,那也是巨大的遗憾。 3.如果死亡毫无痛苦,可能会有很多人轻生。这个世界,大部分人都活得挺累的。 之所以大家都还在老老实实活着,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畏惧死的痛苦。 如果可以舒舒服服地死去,那么一定会人选择自杀。 而我们目前的观念,肯定是不支持人任性自杀的。 4.亲人面对的舆论压力。我国有调研显示: 超过84%的人虽然赞同安乐死,却不同意自己的亲人选择安乐死。 这里有对亲人的眷恋,也有来自外界的压力。 就算有人是真的不忍看父母那么痛苦,想让他走得舒服点,也会十分畏惧社会的评判。 “久病床前无孝子,就是不想伺候了吧!” “就这么送父母去死,太冷血了。” 这种质疑和指责,是很大的社会压力。也是安乐死者家属,面临的很现实的心理问题。 安乐死很难。 那么绝症病人就只能在痛苦里煎熬吗? 也不是。 其实还有一个选择: 安宁疗护。如果一个人确定病入膏肓,无力回天了,就可以选择去安宁疗护机构,度过最后的时光。 那里可以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减轻痛苦,提高生命质量。 不插管,不折腾,不做创伤性抢救。 让患者尽量舒适、安详、有尊严地离世。我觉得是一个很值得推广的做法。 不过我国目前安宁疗护机构数量并不多,有些服务也不理想,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。 希望能尽快加强吧。 千百年来,我们都过于追求“活得好”,其实对于一个完整的人生来说,“死得好”也同样重要。死亡是个沉重的话题。 但人固有一死,不能因为畏惧,就过分避讳,就不肯面对。 多一些了解,早一点打算,才能多一份从容。 谢谢你看完文章,点亮【赞】+【在看】,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,长命百岁。
◆作 者:李月亮,高人气作家,新女性主义者,扎实写字的手艺人。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读者成长。新书《好的人生,不慌不忙》当当网热卖中。微信公众号:李月亮。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 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 ◆更多交流咨询微信:kylehello003 ◆很多读者说想和我有更多交流,欢迎添加我的私人微信:
#Kyle#有话说 或许是人到病痛缠身的时候,与其浑身插满管子苟延残喘,倒不如早早解脱,体面地离开, “死得好”也同样重要。
▼推荐阅读
-
乐事薯片推出迷你洗手指机配备Type-C接口可以反复充电 限量5台只送不卖2022-08-15
-
全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发展支柱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22-07-07
-
河北大数据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22-03-18
-
河北沧州:学生“暖心小纸条”致敬“最美逆行者”2022-03-18